中國版呆伯特張小盒”——原創漫畫未知數

引《新週刊》7月刊 藍曉雁

 導語:自行搭建商業鏈條和Web2.0時代的新行銷手段讓中國本土動漫萌發新芽;是否能繼續成長,還是取決於是否能有長久打動人心的故事。 



  陳東說他其實根本不懂畫漫畫。但才半年的時間,他與兩個朋友搗鼓出來的張小盒,人氣已經從天涯蔓延到貓撲、若鄰、新浪、MSN……乃至幾十家平面媒體。多少白領在加班加得眼睛發綠的時候,也不忘趁老闆不注意偷偷登上張小盒的網頁,從這個長著盒子腦袋、八字眉,擅長加班不擅長討好老闆和追女生的張小盒身上找到慰藉,並和越獄版張小盒一同意淫著逃離盒子式生活……

  充滿青春困擾的學生族和被工作百般壓迫的白領族從未如此地對本土漫畫充滿期待,一股中國原創漫畫的新勢力正暗暗湧動


  網路漫畫熱潮中的社區符號


  張小盒的出現是代表著中國動漫的另一種可能性


  陳東給記者遞上自己的兩張名片,一張是印著某設計顧問公司品牌視覺顧問的名片,另一張是沒有頭銜只印著張小盒大頭像的盒子動漫社的名片。盒子概念的出現是我們有預謀的一件事情。盒子動漫社的創始人之一陳東說。電腦是盒子、樓房是盒子、寫字間是盒子,我生活在盒子裏,所以我也是盒子。”——隱藏在廣州珠江新城住宅樓裏的盒子動漫社打造出的張小盒道出了上班族的心聲


  有一點小理想又對現實無奈的張小盒,愛貪小便宜的男同事黃阿狗,總想嫁給有錢人的女同事莉莉盒,以壓迫員工加班為己任的老闆VC高,這些鮮活的小人傳達著所有辦公室的樂趣與鬱悶。鬧鐘失靈、半路堵車、電梯擠不上,所有一切都亂套了,可打卡機卻永遠正常;只有地震讓MSN崩潰的時候才不用加班,證明人幸福與否取決於網路是否不正常……一切生動的小細節都構成了都市上班族的浮世繪


  陳東和兩個廣告界的朋友彭陽軍、陳雷雖然本身不是學漫畫的,但對漫畫很感興趣。他們當過上班族也做過老闆,一直想找到一個途徑來表達辦公室情緒。於是三人在業餘共同負責腳本創意,請了一個全職畫手繪畫,兩位兼職人員負責網站維護和外聯,組成了盒子動漫社


  張小盒躥紅是Web2.0時代傳播法則的印證。最初的現身時張小盒淹沒在天涯的其他漫畫中,林小能事件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去年12月,迫切想要一台筆記本電腦的小白領林小能在網上發貼誰支持我五千元買筆記本?幫他實現價值3萬元以上的廣告效果,宣稱會幫捐款者用手提電腦的版面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廣告效應。林小能的創舉引起關注,最後盒子動漫社出資4000元說服林小能放棄其他企業更高金額的贊助,並讓他成為盒子的形象代言人


  “林小能事件也是碰巧。張小盒剛上線,我們需要做的和他要做的事情有很好的結合點。陳東說。林小能事件後,張小盒的關注度呈幾何式增長。盒粉QQ群一個接一個地爆滿,各個城市的盒粉紛紛主動聯繫盒子動漫社要求做形象大使,自發舉辦很多活動,包括聚會、寫腳本、找演員、拍盒子真人DV、發貼紙、做公仔,寫信給盒子動漫社提供素材


  “這基本上是屬於超女的模式,盒粉們自發地維護和宣傳張小盒,起到一個互動的傳播效益。彭陽軍說,只要不是商業行為,盒粉怎麼玩都行,因為張小盒不是屬於我們的,是屬於整個上班族的。”


  張小盒比其他網路漫畫更強調互動。張小盒的官方網站不留人氣,這個網站成為一道門戶,通往不同的博客和社區。至今為止張小盒還沒有為盒子動漫社帶來任何收入,雖然有一些SP公司主動想談合作,但盒子動漫社認為目前過早商業化會分散精力。我們更需要完善張小盒的內容,內容夠好影響夠大的話,將來自然會有商業價值、會形成產業鏈,任何一個卡通品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過程。陳東說。盒子動漫社不把張小盒當一個漫畫看待,他們希望在未來能讓盒子成為取代上班族或者白領的一個別稱、一個符號、一種文化,漫畫張小盒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一個載體。在陳東他們的構想裏,未來的網站不再單單發佈張小盒漫畫,而是中國白領的一個多元化的生活社區聯盟,大家可以在這裏玩遊戲、看漫畫、交朋友等


  自殺兔、兔斯基、綠豆蛙、悠嘻猴……都是張小盒的同伴,他們都在網路新動畫熱潮中誕生,搭上Web2.0傳播的高速快車,改變了一代人看漫畫、玩漫畫的方式,展現了與宋洋小P的漫畫截然不同的一種生存路徑,但大家又都是在中國的動漫之路上摸索著的新一代。網路上的漫畫作者太多都是在單打獨鬥,網路是一個很好的炒作平臺,但如果沒有駕馭長篇故事的能力,形成獨立的品牌,最終很難實現商業化,也很難維持。自行搭建商業鏈條和Web2.0時代的新行銷手段讓中國本土動漫萌發新芽;是否能繼續成長,還是取決於是否能有長久打動人心的故事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這就是盒子:www.hezi.cc


 


半杯水是個哲學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